Page 19 - Chinese News Weekly
P. 19
18 18 2025 年 1 1 月 07 日 新象週刊 新象週刊 2025 年 1 1 月 07 日 19 19 觀點角度
新象週刊
新象週刊
2025年11月07日
2025年11月07日
荒 田 專 欄 嚴 沁 專 欄
●
●
●
●
●
●
金魚的秘密 懷念故土情懷。想念許許多多好朋友
是真的,每年回去探望一兩次也足夠
嘴只喝西北風。如何解釋魚的“集體執 了。
著”呢?假定主人每一次投放餌料,都 我真的很不能明白懷念故土是怎
固定在這一地點,習慣成自然,魚只來 樣的情懷,我更懷疑搬回去的人會習
這裡,沒得吃嘴巴也沒閒著。但據說魚 慣嗎?畢竟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故
劉荒田 的記憶只保存七秒鐘。但近來熱門的 鄉的一切也改變,能找回懷念中的一
● 心懷故土
“量子糾纏”理論稱,一如鮭魚洄游, 切嗎?
傅大夫診所的等候室,有一個金 靠祖傳的基因密碼指引,魚們定居此缸 這幾年我回過台灣兩次,台北已
魚缸,約三尺長,兩尺闊,裡面有九尾 日久,也有類似神通,不是沒有可能。 許 多 在 美 國 工 作 了 幾 十 年 的 朋 完全不同。我在信義路三段找到以前
金魚。尼采有言,魚在水中游泳了一輩 一個小時內,傅大夫在治療室裡替 友,在退休後選擇回台灣,回香港居 住家的門牌號碼,已改建成大樓,四
子,但並不了解水。可是,我斷定它們 病人推拿、拔罐,我貼近魚缸,觀摩金 住,養老,說是懷念故土。至於大陸 面八方已全然陌生。去到當初拍拖的
活得不錯,對水的滿意度,不會低於俄 魚們沒片刻松懈的死磕。門鈴響了,我 來的朋友,因為他們比我們遲來三十 「碧潭」,哎呀!怎麼那樣小?我印
羅斯人對普京大帝治下全民生存狀態 從沙發站起,開門。是一位年輕女子, 來年,所以還沒到退休年齡,不知道 象中完全不同。至於街道,老實說,
的評價。空間雖小,類似人類的“坐 來看病的。據此推測,傅大夫原來打算 以後他們會做怎樣的選擇? 我會迷路,根本連東西南北都分不
井”,無不姿態從容,擺尾,搖頭,不 從十一點到十二點這時段用來和我談 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當年結 清。我的感覺是去到一個應該熟悉卻
遲疑,不懶惰,又不曾為逞才使氣而拼 話,但臨時被未作預約的病人占去。這 婚去香港,一住二十多年,可從來沒 陌生的城市,別說懷念,連「共鳴」
盡全力。設若全缸靜止,每一尾都病懨 個上午傅大夫再也抽不出時間,我可隨 想過若有機會可能搬回台灣?我沒有 都沒有。沒有故土情是應該的。
懨的,候診的病人多掃興。 時告辭,可是不甘心,非要指著魚缸一 「故土」情結,只不過是個住過的地 至 於 香 港 , 疫 情 前 我 年 年 回 去
我為了魚缸的祥和、生動而讚嘆, 個充滿動感的一角,請他解釋這一小之 方,離開就離開了,為什麼懷念?那 已覺面貌全非,除了名牌店還在之
金魚們不辜負我的好意,表演一種動 又小的疑難。 些兒時成年時的種種都隨著時間淡忘 外,其它已是陌生的店名。限於地
作——要麼輪番要麼約齊,向魚缸左下 他應該知道答案。魚缸旁貼著小 了,新的生活才是我在意的。 方小,香港的街道不可能變,但街道
側的一角衝擊,撞上角落以後向上冒 紙片:每天下午四時換水四分之一。魚 住 在 香 港 的 時 間 該 是 我 人 生 中 兩邊卻是陌生得令人不安。尤其這一
頭,喁喁一陣。退出,再來一次。打氧 缸的基座,放著好幾個瓶罐,有魚的營 最高光的一段,當年不覺,來到美國 年來,香港已習慣「北上」消費,去
機在另一邊發出噗噗的微響,有如敲衝 養品、藥物,還有魚缸的清潔劑、過濾 後回望,才知道那段快樂,得意,豐 深圳或廣州吃喝玩樂,價錢只有香港
鋒的鼓。魚缸的其餘空間空落落的,波 器。 收的日子真令人難忘。盡管如此,九 的一半。香港於是連串的公司,食肆
瀾不驚,唯獨這個角落熱鬧非凡。 傅大夫陪著病人走出。年輕女子有 零年離港赴美後,雖然初初不習慣新 關店,結業,有些小街兩邊全是空鋪
起初,我以為這角落上方有自動 點不耐煩,站在客廳頓腳。也許,她預 州如「鄉下」般的冷寂生活,卻也沒 子,看得令人心酸。大勢所趨,我沒
投放魚餌的設施。魚以食為天。貼近審 約的時間已過。我怎麼好意思耽擱?對 有搬回香港的念頭。也是離開就離開 辦法接受這樣蕭條的香港,怎能有心
察,並無任何食物。魚們嘯聚於此,張 傅大夫說,我有點事,下次再來。 了,從此開始新生活,真的沒有一絲 懷故土之念?
其收藏範圍橫跨繪畫、雕塑、攝影、建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最後一釘」
築、設計與電影,為無數藝術家提供了展 歷史上的今天
1885 1885年11月7日,在卑詩省 Craigellachie,鐵路金融家唐納德·史 示與被認識的舞台。MoMA的成立不僅奠
密斯(Lord Strathcona)打下象徵性的「最後一釘」,標誌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連通 定了紐約作為世界藝術重鎮的地位,也象 大事紀 11/07
東西兩岸,完成加拿大首條橫貫大陸的鐵路骨幹,對國家經濟整合、移民開拓與聯邦統 徵美國文化從歐洲傳統體系中脫胎而出的
一具有關鍵意義。
重要轉折。時至今日,MoMA仍被視為現
美國國會首位女性議員當選 代藝術的象徵與啟蒙之地,對全球藝術發展影響深遠。
1916 1916年11月7日,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國會議員珍妮特·蘭 戰爭權力決議通過
金(Jeannette Rankin)在蒙大拿州當選聯邦眾議員,這一里程碑事件象徵著美國婦女 1973 1973年11月7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戰爭權力決議》(War
在政治參與上取得重大突破。當時,美國尚未通過《憲法第十九修正案》,全國範圍 Powers Resolution),以制衡總統在對外動用軍事力量上的權限。該決議是在越戰後
內的婦女仍無普遍選舉權,但蒙大拿州自1914年起已賦予婦女投票權,使蘭金得以參 期背景下通過的,當時美國社會對總統在未經國會正式宣戰的情況下擴大軍事介入深
選並勝出。 感不滿,特別是對越南戰爭的拖延與失控引發強烈爭議。
珍妮特·蘭金是著名的婦女選舉權運動者與和平主義者,曾長期投入婦女參政與 這項決議旨在重申美國憲法中賦予國會「宣戰權」的原則,防止行政部門過度濫
社會改革運動。她的當選不僅代表女性首次打破國會的性別壁壘,也鼓舞了全美婦女 用軍事行動權。根據決議內容,總統若動用美軍參與敵對行動,必須在48小時內通知
爭取政治平權的決心。 國會,並且在未獲國會授權的情況下,行動不得超過60天,另可延長30天作為撤軍
在國會任職期間,蘭金以堅定的和平立場聞名。她在1917年成為唯一投票反對美 期。
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會議員之一;之後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她亦是唯一投 當時總統理查·尼克森認為該決議限制了行政權,因而行使否決權,但國會以超
票反對美國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議員。 過三分之二的多數票推翻總統否決,使決議得以正式生效。這是美國歷史上少數幾次
蘭金的政治生涯展現了女性在公共決策中的獨立思考與道德勇氣。她的當選被視 國會成功推翻總統否決的案例之一。
為美國女性政治史的起點,並為1920年《第十九修正案》的通過與女性全面獲得選舉 《戰爭權力決議》的通過象徵著美國在越戰後對「行政權與國會權限」之間平衡
權奠定了社會與思想基礎。
的重新審視,成為美國憲政體系中制衡總統軍事權的重要里程碑。雖然其實際執行效
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開館 果至今仍具爭議,但該決議依然被視為美國民主監督機制的核心象徵之一。
1929 1929年11月7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首位非裔紐約市長就任
Art,簡稱 MoMA)在美國紐約市正式開館,標誌著現代藝術在美國的制度化與國際化 1989 1989年11月7日,大衛·丁金斯(David Dinkins)當選為紐
發展邁出重要一步。這座博物館由三位富有遠見的女性──艾比·奧爾德里奇·洛克 約市市長,成為該市歷史上首位非裔市長,象徵著美國城市政治版圖的重要轉變。
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莉莉·P·布利斯(Lillie P. Bliss)與瑪麗·奧奎因 丁金斯以民主黨籍身份參選,在激烈的選戰中擊敗時任市長愛德華·科區(Edward
·沙利文(Mary Quinn Sullivan)──共同創立,旨在推廣當代藝術、鼓勵創新表現, Koch),於翌年正式就任。
並挑戰當時仍主導藝術界的傳統審美觀。 丁金斯的當選被視為民權運動成果的重要延伸,反映出非裔社群與多元族裔在政
MoMA的開館地點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的赫克希爾大樓(Heckscher Building), 治參與上日益增強的影響力。他在任內強調「紐約是一座光榮的馬賽克」(a gorgeous
開幕展名為《後印象派畫家:塞尚、梵谷、高更與修拉》,是美國首次大規模展示歐 mosaic),主張族群共融、治安改善與社區發展。
洲現代藝術大師作品的展覽。儘管開館之時正值華爾街股災爆發後的經濟危機,博物 雖然任期內面臨經濟困難與社會矛盾,丁金斯仍推動多項社會改革,包括擴充警
館仍吸引了大批觀眾,顯示出公眾對新藝術思潮的強烈興趣。 力、促進少數族裔機會均等,以及為紐約爭取主辦1992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他的當選
隨著時間推進,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逐漸成為全球現代與當代藝術的權威殿堂,
不僅改寫紐約政治史,也象徵非裔美國人在地方治理中邁向更高層級的代表性。
Tel:(732)744-1000
Chinese
Chinese News Weekly Tel:(732)744-1000 E-mail:cnewsweekly@yahoo.com Chinese News W eekly T el:(732)744-1000 E-mail:cnewsweekly@yahoo.com
E-mail:cnewsweekly@yahoo.com
News
T
el:(732)744-1000
E-mail:cnewsweekly@yahoo.com
eekly
Chinese News Weekly
W

